English

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

1998-10-0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彭程 我有话说
学者访谈(1)

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

——访茅于轼

本报记者彭程

茅于轼,经济学家,1929年生于南京。现任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著有《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谁妨碍了我们致富》、《生活中的经济学:对美国市场的考察》、《中国人的道德前景》等书,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近百篇。

问:从亚当·斯密这位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开始,许多经济学家都对伦理问题十分关注,像马克思,像布坎南,还有近来在我国学界引起广泛关注的哈耶克。您的著作也突出体现了这一点。经济和道德这二者之间是否有着某种必然联系?

答:许多人以为道德是反功利的,其实不然。功利主义伦理学的奠基人边沁,曾将道德原则确立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而经济学研究的正是在各种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社会财富极大化的方法。从动机看,经济学研究人在自利动机下的经济行为,以及这种行为导致的资源分配结果。然而人的行为动机除了自利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即道德,某种意义上可以解释为利他。这两种动机本是互相排斥的,但在具体的个人行为中却能够获得统一。这种统一导致了社会福利的极大化。这正是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共同注意的问题。

问:承认人人追求自身利益的合理性,是否意味着道德应该淡出?在理论上这个问题至今不能说已经搞清楚了,时常能看到含糊模棱的观点,而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对此点认可的又大有人在。

答:道德和自利并非水火不容。过去只讲利他是片面的,今天一些人又只讲利己同样是错误理解了市场经济的涵义。事实上,二者的结合才出现了社会的富裕。它们是市场经济这枚硬币的两面。市场经济的基础是人与人对等,因此既要有自己的利益,也要照顾别人的利益。但当出现人与人地位不对等的时候,要求人们牺牲自己的利益去照顾别人。例如富人和穷人,强者和弱者。

问:但不好否认,今天的许多不良现象是由于过分追求一己私利引起的。最简单也最普遍的例子,就是买东西常会碰到缺斤短两以次充好。有的人担心市场经济会带来道德沦丧,似乎也并非空穴来风。哪里是自利的边缘?换言之,自利在多大范围内才是被允许的?

答:以为市场经济可以肆无忌惮地追求私利,是极大的误解。市场是以无例外地尊重每个人的自身权利为特征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利己有着严格的界限,就是不能够损害别人的利益。要在承认和尊重别人的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孔子有个说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利己而不损人,这应该是不能逾越的道德底线,是最起码的要求。你提到的那些情况,要得到根治,必须靠市场规则的进一步健全,全民道德觉悟的进一步提高。

问:由此似乎可以引出一个问题:努力成为道德楷模,和作一个遵守市场规则的普通人,哪一个更重要呢?二者是什么关系?

答: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取决于这个社会中的绝大多数成员认真遵循道德规则。但道德崇高的人物,像舍己救人的徐洪刚,热情服务的李素丽,今夏抗洪中的英雄模范人物,对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气,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量。越是在风气不太好的环境中,他们的作为就越能获得人们的热爱和拥戴,起到振聋发聩的感召作用。

问:倡导的同时,还应该有惩戒,从解决一个个与市场原则相违背的症结入手。您有篇文章的题目就是:不让有权的人弄钱。当年“官倒”曾猖獗一时,时下仍有某些个人或机构利用自己的权力捞取好处。这些对于道德的破坏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答:市场经济的运营原则,就是地位平等的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对各自拥有的商品或服务进行交换。但权力介入市场后,交换双方由于权力不等,在交易时不具备平等的地位。像某些买卖只允许一定的人或机构做,其他人或机构不得进入;或者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限制某类商品的使用,如一些地方出于地方保护主义的考虑,对排气量小的经济型小轿车分单双号限行,有些路段禁行等。这些限制破坏了交易原则,市场就会出毛病。政府带头搞不公平交易,势必会损及作为运作规范的道德。

问:请谈一下惩治腐败官员对于提升社会道德水准的重要性。

答:这点基于一个简单的道理:普通人的行为改变不了全局,但领头人的行为却能产生广泛的影响。如果一个国家的政府官员个个严于律己,整个社会必有向上的风气。中国古话有“上行下效”、“身教胜于言传”的说法,官员们的带头行为比写几百篇文章,开几十次大会更有效得多。许多国家都制订有政府官员的道德守则,这点值得我们借鉴。对坏的加以惩戒,和对好的给予表彰一样,都有助于维护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准。

问:“启动人们心中的道德资源”是您一再提及、反复强调的。我理解,这是您开出的一剂疗世处方。您从经济成本的角度、并在同法律的比较中论述这一点,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答: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但同时也是道德经济。两者都是行为的规范。法治用以治坏人,它的成本高,打官司,侦询,都很花钱。相反,道德却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约束,它不需要人监督,更没有诸如监狱之类的执行费用。如果社会道德风尚好,法律就会存而不用,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另外,道德和法律之间还有一段空白地带,不道德的事未必都违法。像开会不守时,让别人久等,这是不道德的,但不违法。这种情况,只能靠每个人提高道德修养来加以解决。

问:社会是由个体构成的,因此对群体的道德要求最终还要诉诸每一个人。您说到,道德的本质是一种公共服务。而每个人都是在具体的职业上进行这种服务的。那么,应该如何理解每个人做好本职工作对于提升社会整体道德的重要性呢?缺乏职业道德的情况至今仍然很突出。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一边抱怨没有得到优良的服务,一边却对自己的服务对象冷脸恶声。

答:一个商品社会的成熟程度,可以用其成员对自己职业的忠诚程度来衡量。商品经济中的社会,在一定意义上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组织,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主要取决于他周围许多为他服务的人的工作质量。服务是相互的。如果周围的人都抱着忿忿不平的怨恨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他通常的反应也会是抱怨和抵抗,结果是频繁的摩擦、争吵,这只能使彼此间敌意更强烈,不可收拾。只有当每个人都以热情负责的态度为他人服务时,才能消除这种敌意。互相享受来自别人的良好服务。因此,关键是“从我做起”。正如一首歌所唱的,只有每个人“都献上一点爱”,这世界才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问:您的著作的一个突出特点,便是善于从生活中人人可见的现象出发,经过剥茧抽丝般的分析,上升到经济学、伦理学的道理,再用日常谈话般的语言表达出来,本来枯燥玄奥的理论变得通畅明白,引人入胜,这在同类的著作中并不多见。对这点,我接触到的不少读者都称道不已。这是您有意识的追求么?

答:一种理论不管多深奥,如果透彻地理解了它,必定可以还原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如此。这是我长久以来从事研究工作的一个信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